当前位置:首页>教师成长>>校本研修>>东高共读>>预告与新闻>> 文章
2025东高暑期好书共读《走向实证》(第一期)新闻

发布时间:2025/7/10 21:28:37 作者:巫雪琴 浏览量:114次

2025710日,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了暑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走向实证好书共读计划(第一期)。本次活动聚焦《走向实证》第一单元入门并不难,旨在引导青年教师夯实教育研究基础,提升实证研究能力。31位青年教师参与到本期活动。

descript

孙英男老师作为主持人及首位分享者,围绕教育学、教育哲学、形式逻辑的实际应用展开。他着重强调了教师专业性的三大支柱:教育史(避免重复、慎言创新)、教育哲学(提供思维方法)和形式逻辑(确保表达严谨)。孙老师结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具体实例,生动剖析了形式逻辑在教学表达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并呼吁教师加强逻辑学修养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陈思佳老师(视频分享) 系统梳理了第一单元核心思想。她精炼指出,在信息爆炸时代,教师需依托教育史(提供历史纵深与智慧,避免盲目创新)、教育哲学(提供方法论,提升研究严谨性)和形式逻辑(规范思维,避免谬误)这三大支柱建立稳固的专业根基与独立判断力,最终成为有思想、有定力的教育者,其终极关怀在于尊重生命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张顺顺老师(视频分享) 聚焦教师要学做文献研究这一主题。她梳理了学界关于教师是否需要做文献研究的不同观点(如陈向明、陈大伟、王丽琴等),并详细介绍了文献研究的三种类型(文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文献阅读与领悟)及其操作要点。张老师最终提炼出本书作者的核心观点:教师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文献研究,其系统性要求可根据研究类型(如行动研究)灵活调整。

张叶凡老师 则从实践操作层面,详细分享了如何做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她提供了实用的文献筛选标准(相关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阅读技巧(快速浏览、精读重点、做好笔记)。张老师清晰阐述了文献综述的定义、类型(描述性、分析性)和标准结构(引言、主体、结论),并给出了分步骤的撰写指南和注意事项(批判性阅读、避免抄袭、语言规范)。

孙然老师 结合书中关于课题选题的论述,分享了从教学困惑到研究课题的实践路径。她首先指出选题要避开三大误区(追新弃旧、照搬套用、重名轻实),倡导从地理课堂互动卡壳点、学生作业共性错误、乡土地理空白区中发现真问题。孙老师强调教师的创新应是在传承中做情境性突破,并提出了让研究落地的具体建议,如建立问题台账、阅读两类文献(实践类、学理类)、进行小步快跑式研究。

五位老师的分享内容充实、角度各异,既有理论高度的引领,又有贴近教学实际的案例剖析和方法指导,为与会青年教师深入理解教育实证研究的入门路径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实用的工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

地址:江宁区淳化街道平和路99号 邮编:211112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东高微信公众号
巫雪琴省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