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公益云讲堂》(第十期)新闻
发布时间:2022/4/20 8:57:43 作者:巫雪琴 浏览量:571次
备课、上课、听评课是教师日常工作最重要的形式,其中听评课是最常用、最直接的同行间学习方式。然而,如何让听评课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让听者与被听者都能得到快速成长,是需要掌握“听”的方法、“评”的策略的。为此,“东高公益云讲堂”特别邀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举宏教授,于2022年4月18日晚上7:30至9:00,开设名为《核心素养理念下基于证据的听评课》的专题讲座,线上近300人聆听了讲座。
吴教授从当前听评课的现状入手,指出当前广大的一线教师还没有把听评课当作是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活动来对待,更没有按照专业规范来做。他侧重围绕“基于课标”、“基于证据”、“如何观测课堂”、“如何评价课堂”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他认为听评课活动是需要纳入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下,根据课标的课程理念、学业要求等来评价课堂,不能学科本位需要将学科的核心素养自觉地纳入到全面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去。如何用核心素养来评价课堂?需要围绕两个需求、三个要素,两个需要是“有没有与学生的未来的生活需要相联系”、“有没有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三个要素是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他以生物学科为例来阐述如何建立评价体系,如何搭建“台阶”让课标走入课堂来指引教学方向。从学习目标入手观察教学,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做最后的全面评价,这是基于课标、观察课堂、评价课堂必不可少的基本工作。
吴教授从实证研究的缘起入手,类比医学与教学,指出实证研究是教育教学从思辨走向科学的关键转折点,是教育教学学术深化的里程碑,是教育教学理论创新的支柱,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基于证据但是也并不排斥经验,因为经验也是基于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接着围绕何为证据、怎样举证、如何论证,结合实例与模型为大家层层剖析。
到底如何来观察课堂?吴教授认为首先是研究者、观察者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课堂观测范式转型的关键。观测课堂需要复杂的思维、专业的思维、合作的思维,需要专业的视角、专业的技术、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吴教授分享了美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听评课观测量表,分享了当前比较常见的观测维度。指出对于一节具体的课堂观察与评价而言,不需要面面俱到,需要集中在想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再聚焦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指出要重视学情问卷调查、重视收集学生错误、要重视真实课堂观测、务必基于问题研究、务必丰富证据类型、务必加强教学解释。
关于教学评价,吴教授强调,听评课是一种学术研究,是一种合作探讨,因此初心应该就在于携手共进,评价的时候点面结合、分合有序、有理有据、有情有义要用商量的口吻、要用假设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吴教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需要实现五个转变,第一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要聚焦大概念、教学活动要重视思维和探究、教学的方式要民主而开放。教学的评价要基于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最核心的指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吴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指明方向、给出路径,为广大一线教师打开了走向专业听评课的大门。